追蹤者

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

好奇怪的和碩

好奇怪的和碩

長久以來華碩一直是電子業的模範生,施崇棠、童子賢都給人文質彬彬、正直敬業的形象。
兩年前華碩終於順應潮流,痛下決心分家,將品牌與代工切割成華碩、和碩兩家公司。雖然分家,但雙方依然藕斷絲連,華碩仍為和碩最大股東,持有551,523,484股,佔25%。
分家後,華碩彷彿浴火重生,無論業績或營利都穩定成長;而和碩2010/6/24正式掛牌後卻有許多現象讓人不解。

業績:
100年起營收逐季跳躍式成長,101年第二季營收已高達1,529億,比上季成長31.73%,比去年同期成長93.26%,聲稱擠下緯創及仁寶,穩坐電子五哥的老三,僅次於鴻海跟廣達。放眼當前電子慘業,這成績不得不給他按一百個讚!

財報:
買股票若只看業績不看財報,那肯定會死得很慘。
以101年第一季為例,營收116,076,營業成本115,054,毛利僅1,022,扣除營業費用1,871後營業利益是-886,等於是虧本在做生意,作白工還倒貼。本季就靠投資收入/股利收入1,888、兌換盈益70、再加上其他收入385,營業外收入共合計2,348, eps才變為正數,為0.57。投資收入/股利收入應該就是與華碩交互持股所產生的。這種靠母體奶水維持獲利的情況若只是短期現象倒也還好,但問題是它自99年第四季至今已連續六個季度是這種情況,再繼續下去,恐怕要跟威盛、佳世達、矽統一樣了。

以前大家常笑說NB代工是茅山道士,利潤可憐到不行,如今和碩將它又推向另一個境界。99年第2-3季還看得到3,第4季開始就破2,101年第一季聽說有吃到蘋果,但毛利率卻低到只剩0.88,不知他的員工會不會做到心冷手軟?
數十年來低價搶單、流血輸出一直是台灣出口產業(不只是電子業)的宿命(我不願說它是惡習),如果競爭的對象是外國人,像面板或DRAM業,萬一打輸陣亡了,我們還會把它當烈士;若是自己人互咬,搞得最後大家一起死,恐怕就會遺臭萬年了。

籌碼:
今年101/05/07及6/11華碩各申報轉讓 277261及7,261張股票(鉅額逐筆交易),等於出脫了華碩一半多的持股。逐步劃清界線、兌現當初實承諾,這倒也可以理解、接受,但問題是出脫的過程:
2012/06/12單一證券鉅額成交股票和碩 (4938) :每股成交價42.45元,成交量200萬股,成交值8490萬元。當天開盤41.2,收盤41.1,最高42,最低41.65,成交價比最高價還高0.45,怎會有人那麼笨?願意用比現貨還高的價錢來買?
之後三個交易日都下跌,最低到40.8,再下來四個交易日一下拉上42,6/21最高來到43.8,最後收在42.6。買的人果然有先見之明,知道一週後股價會拉上來?
2012/06/27單一證券鉅額成交股票和碩 (4938) :每股成交價37.00元,成交量1350萬股,成交值4億9950萬元。當天開盤39.75,收盤40.75,最高40.9,最低39.75,成交價比最低價還便宜2.75。
2012/07/03單一證券鉅額成交股票和碩 (4938) :每股成交價35.50元,成交量2596萬7000股,成交值9億2182萬8500元。當天開盤38,收盤38.65,最高38.8,最低38,成交價比最低價還便宜2.5。
怎會有人那麼笨?願意用比現貨還低一個跌停的價錢賣出?是否預告不久之後會殺到這個價格?下週便知分曉。

2012/7/13
13號星期五

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

哀哉!台灣的電腦廠

宏碁 (2353) 法說會後,巴克萊證券出具報告維持「OW」買進評等,但下修目標價,由原55元下修至45元。至於EPS方面,今年和明年的EPS也都各下修了38%及21%,修正後今年宏碁EPS估值為2.68元,而明年的EPS估值為4.6元。2012/04/27 15:51 時報資訊


短評:這預測也未免太樂觀了,難怪有人說外資老是喜歡睜眼說瞎話。宏碁首季EPS0.12,後面三季平均需做到0.85,才能達到這個目標。以目前宏碁整體營運狀況看,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
有人說PC已死,我個人並不這麼認為,我認為該死的是那些固步自封,不求長進的人。

目前台灣IT產業的掌舵人,年紀都跟我差不多,約在五六十上下。在30年前台灣IT產業剛起步階段,那時他們都是青年才俊,憑著年青人的傻勁、衝勁,為台灣經濟創造奇蹟,贏得電腦王國的美名。

但30年後的今日,我們都已不再年輕,而IT卻又是一個隨時要求新求變的產業,恐怕不適合老人家還繼續站在第一線了,畢竟老猴很難玩出新把戲的。

以桌機為例,每個人都知道桌機為什麼逐步被NB取代?因為NB輕薄短小-方便,特別是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,大家都絞盡腦汁想辦法節省空間。我們的電腦廠可能也知道這個道理,所以兩三年前就推出了小筆電跟1公升、3公升的小PC。可惜事情只做了一半,它們都是低階的產品,用不了多久就跟不上新的應用,面臨淘汰;而高階的桌機一個比一個大隻,10公升都說是迷你PC了,Ultrabook沒小多少,價錢卻要貴一倍,誰會買?

反觀Apple推出的MAC mini,像個便當盒,體積只有1.3公升,但規格卻都是最新的,該有的功能都有。若那天他想不開,再放下身段把價錢殺下來,我看台灣的電腦廠真的會稀列列。

衷心期盼新一代的施振榮、施崇棠、林百里早日出現。

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

中鋼連兩季虧損

【時報記者沈培華台北報導】中鋼 (2002) 3月銷售逾80萬噸,比2月的68萬噸增近18%,3月營收回升至200億元以上水準,比2月增加17.73%,單月也順利轉盈,單月小賺3.29億元,第一季自結稅前虧損降至9.78億元。2012/04/10 16:04 時報資訊

鼓舞士氣的新聞一直出來, 但法人卻一直賣, 融資持續回補, 我看這不是好兆頭.
再減碼吧..換股操作!

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

聯電及中鋼

聯電3/31前目標價17.3
中鋼3/31前目標價31.3